站点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

协会第十一届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隆重举行

2024-04-18
分享到: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 2024-04-02 22:11 上海


2024年3月31日下午,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钱祁锡会长、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宋文仙秘书长、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孟小波副会长、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顾传熙主任、亚洲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原东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钟琪教授、原韩国又松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金亨锡教授、原上海包协设计委主任刘维亚大师、原上海包协设计委秘书长赵佐良先生、原中包联设计委副主任高峻教授、原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范凯熹教授、工艺美术史学家、收藏家邬春生教授、上海设计史学家、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沈榆教授、上海著名设计师朱枫先生、上海著名设计师姜庆共先生、上海著名设计师马德岗先生、著名品牌策划人陈关鸿先生、同济大学博导朱钟炎教授,及众多嘉宾及会员朋友们,共计190多人。

上海包协孟小波副会长主持换届聘任仪式

在孟小波副会长的主持下,选举并聘任了第十一届包装设计委员会

主任:顾传熙

设计委副主任(按姓氏拼音排序):方俊、顾艺、李光安、罗兵、沈榆、徐军、袁宗磊、章莉莉、张磊、朱方胜、赵昱

秘书长:王文博

设计委副秘书长(按姓氏拼音排序):胡继俊、李海虹、闵洁、潘思佳、陶海峰、许培培、姚微、虞志平、彭波、朱晟昊

上海包协钱祁锡会长为第十一届设计委主任顾传熙教授颁发聘任证书


上海包协钱祁锡会长为第十一届设计委副主任颁发聘任证书

上海包协宋文仙秘书长为第十一届设计委秘书长王文博先生颁发聘任证书

包协宋文仙秘书长为设计委副秘书长颁发聘任证书

当选第十一届设计委主任的顾传熙教授

分享《上海包协设计委的理想与理念》顾传熙教授在开场白中说道:常言道,自古江南多才俊,上海这座当今的国际化大都市群英荟萃,今天在场聚集几代上海的优秀设计师的代表。如果要用两个成语来概括这座城市,我想我会选择“上善若水”和“海纳百川”,取其首两字,正是上海,我们将承载着为上海设计发展的责任和使命。顾教授的第一个观点:设计中的自由精神上善若水是老子说的,道家遇事讲究自由随性,而流水这种来去自如的自由精神,也正是设计中所必不可少的要旨。有时候灵感是潺潺的一缕,灵动,澄澈;有时候思维的火花却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无数个新想法在奔腾、碰撞,势不可挡。这种自由的创新精神,正是驱使着设计师们去不断突破、创造新的高峰的原动力。顾教授的第二个观点:设计的海派精神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定义的上海。真正海派内涵是:我们前辈曾经为该城市撑起远东第一时尚城市的风向标,是他们营造了城市特有的风度和生活形态,是他们率先充分地吸收了西方审美趋向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坚定地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又奇妙地相融成为字意上的“海派”文化。形成海派设计是几代设计师,他们同样倚背着浦江在梦愫、滋养、劳作。是他们包容中吸纳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思想、艺术、商业和设计。当然今天我们中国,还有好多产品已成为全球市场的翘楚。我们的海派设计应该重新来寻绎存留在城市中的人文精神和思绪哲理;寻觅挖掘前辈设计创意硕果未存的生命根蒂和基因。

顾教授在此特别强调:我们设计师是唯一希望走出规则之外的创新群体。激情和坚持促使他们的创意与众不同,传达贴近消费者内心需求的产品概念,这样大家更容易成功!

顾教授的第三个观点是:设计的创新精神,提升到创造精神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水居于无形,而成无不形。我们都知道,水是没有固定的形态的,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形态是水不能形成的。我想,这一点和设计是相通的。我们想方设法,去摸索、创造全新的理念;去开拓、尝试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这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可以说,设计师们每天都在创造奇迹。从创意到创造,赋予了设计无穷的魅力......包装设计专业,在学科上分类应该是交叉设计学科,是产品与平面设计专业的交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入门。包装是被限制中的创造。顾教授的最后一个观点:今天,设计委为大家特别选购的高品质矿泉水,是上海这座城市传递给我们后学的为人处事和讲究。设计为人:创新的设计一切是为人的,为人的深层在为心,为人的一切要人为,人为的根本在心为,人的心智素质是设计师生命最深层的能源和表现基因.....都是在了解普通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市场中得到设计的启示和灵感......这种多元思想的碰撞,恰恰是上海海派文化的特点。自由、创新的风尚流行于此,是上海上善若水的精神;多元的文化碰撞,于是,形成上海有容乃大的气魄。我们将要思考,上海设计要如何在睿智、大气、优雅、精致与海派这些标签定义中再前行。 当选第十一届设计委秘书长的王文博先生作工作简报

1.设计委的三个基本概念:“大包装”的概念;设计产业链;未来逐步以甲方分行业

2.协会的属性:①链接:企业、院校、政府;设计上下游产业链②做单个企业不太好做的事

3.对院校的服务:①校企对接(人才培养、就业:弥补学校培养与公司需求的差距)②包装课的输出(针对老师的暑期工作坊+针对学生的课程)

4.对设计公司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①与甲方组织,如化妆品协会、食品协会等建立联系,推荐我们的设计产业链 ②与展会主办方合作,通过展示我们的设计产业链,跟甲方建立联系

5.目前难点:缺造血机制,未来不能单靠会员费,需不断探索

6.设计委的建制原则:①只要理念一致、能有贡献,就欢迎加入②设计委的领导小组不只是挂名,要有奉献

7.2024暂定大事计划:①四五月份组织周末2-3天的短途游玩,自驾,自愿参加,开心交流;②6月ProPAK包装展设计湾,由上海商学院罗兵院长承办;现场开展与甲方参展商的互动论坛,如保健品汤臣倍健、食品等;③7月与交大安泰管理学院MBA校友会,联办美学设计与AI主题活动;④10月底或11月初组织不少于40人参加2024韩国首尔APD大会;⑤其他如为会员提供创新性内容培训,如AIGC培训。

上海包协钱祁锡会长发言

有一些人认为,包装设计是配套工程。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在今天这个社会,包装不仅仅是配套工程,包装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是创新加创造。

拿矿泉水举例,普通消费者一般很难凭借口感辨别出两瓶水的差距,而两瓶水之间差距及价值在哪里体现,就是包装。是包装赋予了他们各自所代表的精神、价值、以及品牌。

所以,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包装,更多的是赋予商品以灵魂。这才是设计的价值所在。设计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件设计作品,而是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设计委主任顾传熙教授为专家们颁发荣誉顾问聘书

荣誉顾问:亚洲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原东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钟琪先生、原上海市包协设计委主任刘维亚先生、原上海市包协设计委秘书长赵佐良先生、原中美合资上海庄臣设计主任、著名艺术设计家蒋峻先生、上海包协副会长、上海金荣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小波先生、工艺美术史学家、著名收藏家邬春生教授、上海著名设计师姜庆共先生、上海著名设计师马德岗先生、上海著名设计师朱枫先生

范凯熹、高峻、朱钟炎、励忠发、王超鹰获终身成就奖

由上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维亚、赵佐良、陈关鸿颁奖荣获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包装设计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的是:原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范凯熹教授(右二)、品牌战略专家、著名艺术家、梅高创始人高峻教授(左三);同济大学博导朱钟炎教授(左四);旅日中国设计家、东京励忠发设计事务所励忠发先生(在国外,未到现场);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雅体文字造型专家王超鹰先生(在国外,未到现场)



为陈烈胜、顾艺、李光安、罗兵等为上海设计事业做出贡献的专家们颁发了各类奖项


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上海金荣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上海设计事业做出贡献的机构颁发了各类奖项

旅美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家、艺术品收藏家、邬春生教授

分享《关于主客关系在设计中的一些想法》

1.哲学概念上讲,主观就是设计师;客观就是设计师之外的一切事物。而设计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设计师与人、与社会、与时代之间关系,或者说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2.是主观在先,即设计大师的创新、引领;还是客观在先,即设计师的妥协、迎合,是区分设计大师与一般设计工作者重要特征;

3.设计师如何处理好主客关系的几个要点:一是搞好设计师与客观的关系,即设计师与设计师之外的关系,包括生活、学习、社会等等;二是设计师与客观平衡的把握,即审事度势,妥协,换位思考;三是设计师要经常提醒或暗示自己关于辩证的主客关系。

上海设计史学家、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工业设计博物馆创始人沈榆教授

分享《上海包装设计知识的出圈效应》

我把中国设计行业近100年的行业大事梳理了一下,同时,放到世界设计发展的这个总体网络里面去做比较,产生了一些想法。

20年代:1927年,上海成立了一个行业协会,叫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发起人陈蝶仙,自己写文章,创办刊物,遗留下来有300多本,推动了当时包装设计的发展,而且这个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50年代的中期,轻工业基本上用的是他们协会推广的这套标准。

60年代:1963年有份报纸,介绍了上海的所谓美术设计,展示了上海当时的风貌。当时,上海的包装设计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家用化学产品做成一本样本,里边包括了牙膏,地板蜡等一系列跟家用相关的产品,都是用手画出来的,后面附上了规格及售价。1957年由顾世朋先生设计的美加净牙膏,如今看来仍然时尚。

70年代:1974年,广交会包装设计的总结大会,印了一部小册子,这部小册子居然全部是彩色印刷的,其中包括乐可福、大白兔等品牌。而当时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伊始。上海用比较稀缺的外汇从瑞士、日本等国家大批购进包装机械,而外汇是靠工艺品、农产品出口。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计很多产品,包括化妆品套装,为全国的成套化妆品包装树立了一个榜样。同时机器促进了传统产品的升级,包括1972年的茅台酒。

80年代:上海已经在包装设计等很多领域引领全国。因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大量到日本留学,把日本的经验引进到中国来。其中,刘维亚老师设计的茅台酒的礼品包装,每年为国家多创汇120万美金,是我们全国包装印刷系统当中第一个获得国家质量奖的包装产品,载入包装史册。

90年代:上海设计意识和水平向国际看齐。包括跟香港合作搞了研讨会;耳熟能详的品牌从那个时候应运而生,比如凤凰珍珠霜、冠生源等等。

品牌战略专家、著名艺术家、梅高创始人高峻教授

分享《不确定与无限的可能性——面对未来设计生活的另类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确定性——我们这代中国人是最幸运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感恩。我们没有饱受战争之苦。在中国有记载的3000年的历史当中,只有300年没有战争;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看到并体验整个世界,物质极大丰富……我们这个时代的无限可能性——《哈佛商业评论》说:未来是超级个体的时代。新的经济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人工智能使得每一个人的天赋、能力都将比任何一个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出来。不确定性的思考一:“右脑时代”——未来走向何处,我们人类仍然没有决定权,而这就是不确定性。我推荐丹尼尔·平克著的《未来思维》,书中告诉人们,未来的世界是“右脑时代”。右脑主导创造力,包括想象力,审美 。“右脑时代”是“三感”,“三力”决定的。“三感”就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三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共情力、交响力。不确定性的思考二:三种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第一、共情力。因为人类瞬间共情力,与情有关的、互动的事情,是个人化的、情绪化的;第二、审美力。面对审美,人工智能是不能即时给出反馈的,因为审美是主观的,个性化的;第三、想象力。人类个体的想象力瞬间可以上天入地,瞬间又可以收回来。不确定性的思考三:三句话


第一句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乔布斯)。保持“饥饿”,使自己空杯,不断装新东西;保持“愚蠢”,知道自己不知道,不安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

第二句话:警惕语言陷阱,警惕屏幕。人工智能是语言大模型,只有依靠人类自己灵感、想象力、智慧,才能逃脱出“智能”的魔掌;多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情,才有希望。第三句话:不做最好,做唯一(凯文凯利)。做最好,就有了标准,等待你的是被打倒或者被替代;只有唯一,才有永恒。

最后,划重点

送给大家:做那些未被定义的事情,更有未来。

送给年长者:当你到达山顶,看到风景,你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下山。

送给年轻人:社会为什么会进步,因为年轻人从来不听老一辈人的话。

赞助商上海金荣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郝成杰总监宣讲 赞助商上海祁望纸业(瑞典皇冠白卡)郑健总经理宣讲 赞助商上海博华展览公司ProPak加工包装展项目经理龚俊杰宣讲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合影本次大会由设计委秘书长王文博先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陆赉老师共同主持。